电商平台上购物,江浙沪皖范围内的商家当天发货,次日到达——这在当下司空见惯,但放到40年前,堪称惊世骇俗的奇迹。 40年来,在改革开放中,我市物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陈建清的见证 1983年,交通部提出“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的改革方针,“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突破所有制的束缚,允许个体户进入运输市场。 同年,在天宁政成桥曹达村,陈建清和哥哥联手创办了政成运输站。一个人、一台车,就能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很快,他们就开通了上海、广东、天津、北京、山东、福建等地货运专线。“当时有什么生意就跑什么线,做得最多的是纺织行业的运输,占到全部运量的80%。”陈建清回忆,当时主要给黑牡丹公司做配套。 1998年《公路法》出台。2003年政成物流进行了股份制改革。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后,各地纷纷制订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广泛成立。这个节点对陈建清来说至关重要,他也在谋划着建设现代物流系统。“是时代的变迁,推动着公司不断向前”。 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自主研发政成物流平台,与常州“本土”货运企业春城、金诚合并重组,并成立联盟平台。“当时我们达成了共识。如果继续单打独斗,老板们的精力、体力、知识水平、管理能力都难出人头地。”陈建清回忆说,这次兼并重组,给政成物流带来了跨越式发展,仅2012年合并运营第一个整年,企业营业收入比合并前三家总和提高80%。 目前,政成联盟平台集聚了12家企业, 2017年联盟平台交易额达7.9亿元,其中政成独立交易额就达1.8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2.5亿元。 未来,政成还将打造“聚盟”品牌,让更多的企业“抱团”,真正实现一点到全国,“聚盟”成为全市物流的集散中心和交通物流枢纽。 改变“小、散、乱”,建成大物流 从“有路大家走车”到“五个放开”,从专业运输企业占主导到“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市场开放的背后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市运管处货运与物流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物流领域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是作为生产与流通的附属环节。当时,全市运输市场呈现小、散、乱状态。 2001年,交通部、国家经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成为指导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促进我市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2003年市政府出台《常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以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为重点、城市配送物流为补充,构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打造成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之一及江苏省物流中心城市。 在此背景下,我市运输企业纷纷更名为物流公司,货运交易市场改名为物流市场,传统货运行业开始加快调整结构,进行物流生产组织方式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向现代物流转型。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与物流业增加值总体呈现加速增长趋势,社会物流总额增加速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 2009年,国家将物流产业列为国家十大产业之一,相继出台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指导意见,物流产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2010年,我市机构改革赋予市交通运输局指导交通物流业的职能,在推动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效益、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1年,市政府颁布《常州市区物流产业规划管理意见》,提出按东、西、南、北四大物流板块引导物流企业集聚发展。依托交通枢纽、制造业集聚区和商贸集中区,全市建设了一批投资多元、功能集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基本形成东、南、西、北四大物流集聚板块,除实现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功能,金融、商务等配套功能也逐步集成,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物流园区、中心的集聚、辐射效应带动下,全市一批重点项目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江苏长江塑化市场、凌家塘农副产品市场、湖塘纺织城、邹区灯具城等市场交易额均超过200亿元。至2017年,我市共有11家重点物流基地和24家省重点物流企业,9家企业的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22家物流企业通过国家物流采购联合会3A以上认定。常州综合物流园、临港物流园和江苏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分别入选江苏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和领军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15倍、50倍;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15倍、12倍。如今,我市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日渐完善,发展成为助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张宏伟蓝图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聚焦重点,主要抓好物流规划编制、集聚区等载体工程建设工作。 加强与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综合港务区发展规划的衔接,做好全市中长期物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规划。着眼常州港国家一类口岸、奔牛空港的物流效能发挥和国际国内物流整合,依托常州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国际转口贸易,以及集装箱拆拼箱、流通加工、贸易展示、期货保税交割等增值物流服务。 推进物流重点园区(中心)建设,整合园区物流功能,引导园区物流设施建设,吸引类型各异、功能互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中,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水平。以新的业态带动传统物流园区改造升级,推动“物流+商贸”、“物流+产业”、“物流+金融”等新型业态发展,使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互相渗透,促进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引导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物流资源,增强企业规模和实力,发展成为具有网络优势的全国性物流企业。壮大诚通物流、政成物流、安邦物流、江苏海航物流等一批管理水平高、区域服务网络广、品牌影响力大的本土现代物流知名企业,在医药、农产品、连锁配送、信息服务、智能物流、供应链物流等领域加快培养一批物流品牌,增强我市物流企业服务全国的能力。推进物流企业参与制造业供应链管理,鼓励物流企业与金融、通信、流通等企业结盟,增强信息技术、专业化管理和服务功能,提高现代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努力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市还将推进功能性平台建设,以常州、武进综合保税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我市保税物流发展,努力打造为高端制造业加工及产品维修中心、区域性国际产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进出口货物保税物流及分拨中心。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