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物流成本的高低,影响着我国经济肌体的活力。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旨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怎样通过效率化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如何借助信息手段提高运送效率,再次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物流的高质量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开始寻求物流业务外包,由此启动了我国物流的社会化进程。进入21世纪,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新兴的物流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每年派送的包裹量占全球总量四成,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了400.6亿件,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对全球包裹快递量的增长贡献率超过了50%。 然而,我国物流业“大而不强”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有没有”的问题已经解决,“好不好”的矛盾日趋凸显。以提质增效而言,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硬件跟软件比,软件是短板;生产端跟消费端比,生产端是短板;乡村和城市比,乡村是短板;国际和国内比,国际是短板……存在这些短板,主要不是基础设施问题,而是能不能有效地进行物流的组织和运营。目前,多数物流资源是分割的,同质化、单一化还相当普遍,需要推进资源整合、要素联动,实现互利共赢。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让它成为一个开放平台,以网络化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以数据化让物流跑得更有效率,并将物流嵌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和世界经贸的生态链中,进行规模化、高效化运行。 打造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需要把握物流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智能革命”正在重塑物流行业新生态。但我们研究发现,很多物流领域的创新,包括新技术、新模式,都不是在物流领域产生的。比如精益物流管理,源自有关汽车企业的准时生产制。这也从侧面说明,流通模式演变将成为未来物流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而技术只是实现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新技术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未来整体经济运行格局、生产组织模式、生活消费形态等。换句话说,物流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建立和生产消费模式相协同、标准相通的物流新模式。国家正在做的骨干物流信息平台、正在构建的国家物流枢纽,都与此密切相关,也都是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构建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让物流“跑得快”又“跑得省”“跑得好”,主动服务于精准脱贫、消费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让老百姓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