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最新发布的《行动计划》是为了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难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事实上,早在政策春风正式亮相之前,已有电商企业先行先试。5月12日,京东正式推出了酝酿已久的“众包物流”新模式。所谓众包模式,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大众。具体到京东此番推出的众包物流,即是京东到家将外卖O2O的配送工作交给大众来完成,比如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
京东到家的招聘页面显示,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年满18周岁即可应聘众包兼职配送员,男女不限、零门槛、时间自由,经培训后上岗,每单配送完成后可获得6元的收入。
据京东方面透露,“京东众包”在北京上线后,首单被一名在霄云路工作的曹先生抢到,曹先生在当天快下班时顺手抢了送到自家附近的一单,并在两小时内将商品送到了“邻居”手中。
此情此景,与几乎同时亮相“滴滴快车”何其相似。5月13日,滴滴快的推出搭车服务“滴滴快车”,用户可以通过滴滴打车APP呼叫“滴滴快车”,联系愿意分享车辆、合乘出行的车主。这种模式下,没有起步价,最低价每公里不足一元,远较出租车、专车便宜。值得一提的是,仅在2014年,就有超过20家类似的拼车APP获得融资。而就在5月6日,嘀嗒拼车刚刚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
不论是京东到家的顺路送货,还是滴滴快的们的顺路送人,在笔者看来,都通过互联网,对人力、运力的进一步挖掘利用,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践行,是“互联网+流通”的积极落地。
当然,这类新生事物本身,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安全问题、质量保障等等。但无论怎样,最大的不足都不应该来自所谓的“合规性”。坦白说,无论是物流还是拼车,都不是今天才冒出来的,之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盖因“不合规”这顶帽子太沉太大。
今天,当京东到家和滴滴快的这样的巨头也进入这个市场时,是否意味着曾经的坚冰正在消融呢?不妨在商务部刚刚颁布的《行动计划》中找一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继续深入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试点,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探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障碍”,《行动计划》第三项“主要措施”中指出。
再看更高级别的,5月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开宗明义: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为减少束缚电子商务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培育经济新动力,打造“双引擎”、实现“双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结语则为“相关部门、社团组织及企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密切协作,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社会共治、辐射全球的电子商务大市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在笔者看来,不论是哪个部门机构,如果不解放思想、不转变观念,如果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促进就业起到了负作用,那就是最大的不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