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煤炭
物流在整个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同样显得尤为重要。在不久前举行的2013第三届中国能源物流产业大会上,湖南省煤炭物流储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曙认为,随着我国煤炭产需的快速增长,未来煤炭物流需求将继续呈扩张趋势,急需建立面向不同层次的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调运量巨大
谢曙介绍,我国煤炭不均衡的资源分布和消费情况,决定了我国煤炭调运量非常巨大,也决定了我国煤炭物流市场具有广阔前景。根据预计,2015年我国煤炭调出省区净调出量将达到16.6亿吨,其中晋陕蒙宁甘地区15.8亿吨,主要调往华东、京津冀、中南和东北地区,少量调往川渝地区。煤炭调入省区净调入16.6亿吨,其中华东、京津冀、中南和东北地区16.2亿吨,主要由晋陕蒙宁甘、云贵地区供应。
实际上,我国煤炭产需的快速增长,为煤炭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资源型省份、煤炭缺口省份的物流机制和基础建设却两极分化日趋明显,矛盾突出。
一是基础建设落后。我国能源缺口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煤炭运输主要以铁路为主。受国家现有煤炭发送计划和地方铁路建设相对滞后的影响,这些省份煤炭储运能力不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应紧张状况时有发生。而且一些用煤大户专业化物流设施发展滞后,场地存储空间较小、站台较短、运输和翻装机械能力较弱、自动化水平低,煤炭运输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炭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是物流服务功能还有待提升。我国缺煤省的煤炭物流优势仍然是停留在交通运输环节,处于煤炭物流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庞大的煤炭运输能力并没有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交易形成相应的影响力。而且,煤炭交易主要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煤炭价格形成、交易结算、交割服务、储备配送等增值业务发展滞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降低了周转效率,煤炭“消费大省”的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煤炭“物流大省”的现实,不能形成产业经济平台。
三、需要不断完善价格机制。作为大宗原料配送的煤炭物流,需要由专业化、现代化的煤炭物流企业经营。但目前,煤炭缺口省份煤炭物流大多由消费企业承担,缺乏煤炭物流各方面的物流企业。而且,煤炭物流企业问题突出,中小型煤炭物流企业缺少煤炭运输手段和方式,不利于煤炭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煤炭物流成本的降低,不能对用户提供长期有效的服务保证。
运输现状难以为继
谢曙认为,我国未来煤炭物流需求将继续呈扩张趋势,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煤炭需求继续上升,煤炭物流将保持庞大的规模。比如,湖南省每年可开采煤炭4000万吨,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大量煤炭,而本省的煤炭生产却有减无增。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科强指出,目前,我国煤炭市场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煤炭贸易终端用户不必再为能够买到煤而到处奔波。而是更加注重买到煤之后整个物流环节的质量和成本控制,更需要坑口到终端用户的全方位到门服务,做到在保障煤炭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在煤炭供需双方直接签订供需合同之后,双方把从坑口到终端用户的整个物流环节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有效协调各个环节,最终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谢曙强调,煤炭物流绝不等同于货物运输,因为在煤炭物流过程中,贯穿着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事实证明,煤炭一直无可替代地成为现代工业能源的主流,煤炭物流作为整合煤炭运输、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体系,对保障能源供应、提高煤炭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能源战略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炭运输还是由信息+零散运输承担,这种运输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且,这种无序竞争只会使运价不断降低,利润空间减小。特别是我国煤炭市场的低迷,影响了煤炭运输业的利润,煤炭运输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影响着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
事实上,我国煤炭物流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能源结构的深入调整,煤炭物流的结构将发生变革,缺煤省份道路将为适应“大道大销、远道远销”而加速整合。发展煤炭缺口省份的煤炭物流优势显现,构建高效便捷、快速、通达的物流体系,已成为破解煤炭缺口省份应急紧张的重要条件之一。
“黑”变“绿”势在必行
谢曙建议,我国应全面落实国家和各省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制约煤炭物流发展的收费、重复计税等问题,支持更多煤炭物流企业纳入全国物流企业税收改革试点,消除交通主通道车辆梗阻现象,进一步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和罚款项目。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发展资金向物流领域的倾斜,支持大型煤炭物流项目列入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着眼增强物流产业竞争力,着力推动交易模式、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创新,实现物流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鼓励煤炭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为物流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平台。
帮助改造和提升市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设备,加强现代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现有煤炭市场发展水平。按照经营规模、物流能力、服务功能等标准,引导煤炭营销企业集中经营。
不断完善煤炭定价机制,建立健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根据煤炭价格波动实施动态电价模式。建立煤炭库存预警机制,健全产运销需衔接机制,优化运力配置,重点向节能减排倾斜,向长期合同、大宗合同倾斜。<12>中国工业电器网:此内容转载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中国工业电器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